学院新闻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30

为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思政教育实效,10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全院联合集体备课活动,学院领导、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参与备课活动。

备课活动以各门课程教师代表汇报为主要形式。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教授赵艳从“德法契合、要素拆解、实践路径”三方面展开分享。她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课程“立德树人、崇法向善”核心目标高度契合,道德维度可结合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内容培育学生道德自觉,法治维度可围绕民主法治建设阐释法治本质与实践价值,并提出通过理论阐释、案例教学、互动实践等多维度实施办法,选取身边典型案例增强教学感染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新进教师毕天良以“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为示范切入点,结合教材中“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章节展开解读。他强调要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理论逻辑,对比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科技的不同运用,结合破解“卡脖子”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意义与伦理要求。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刘向权老师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治理体系现代化、文化自信自强”四大关键点。他提出,教学中要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逻辑,通过专题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事务治理的制度优势与文化精神纽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李鹏飞老师从“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三方面分享。他认为,融入全会精神是彰显理论品格、提升课程引领力的必然要求,重点可融入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党的领导等内容,并建议采用微专题、案例教学、在线互动及实地实践等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肖庆华老师提出以“历史与现实贯通”为核心的融入思路。她建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通过时间轴对比近代与当代发展,用GDP增长、高铁建设等数据回应历史之问;以改革开放史为重点,用“六个坚持”解读国家发展逻辑,让学生在历史对照中理解全会精神的历史必然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牟晓燕老师解读了全会公报的总体框架与战略部署,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重点关注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内容,并提出要结合边疆实际调整教学侧重,增强教学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文总结时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他表示,此次联合备课打破教研室壁垒,聚焦“融入什么”“怎么融入”核心问题,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形成常态化机制,推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文图:李琳 潘新仿 马洁萍

编审:卿涛 朱文

终审: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