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8月26日,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校党委书记徐善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兆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线上),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比努尔・阿里木副教授(线上),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全体授课教师参会。学院党委书记桑华主持会议。
会上,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闫晓玲首先作课程开课情况介绍,从课程师资配置、前期教学成效、现存问题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全面梳理课程建设基础,为后续备课研讨奠定基础。
主旨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分享课程教学经验与思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培永教授结合北大授课经验,聚焦导论教学“四大核心问题”——新思想的创立背景、核心内容、历史地位与学习方法,提出用“一句话概括新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框架,强调“时势造思想”与“两个结合”的方法论意义;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比努尔・阿里木副教授针对学生学情与新疆区情,分享教材体系梳理、课程内容衔接策略,提出用2025年新年贺词等热点案例导入,通过朋辈分享、学习通互动提升学生兴趣;学院陆志伟副教授、张冰鹤老师则分别从“备教材、备内容”基础维度,梳理教材逻辑与教学重点,建议新增课程衔接模块,明确“六个必须坚持”等核心内容的教学思路。
随后,与会教师围绕“如何优化导论教学”“怎样结合新疆区情与专业特色设计案例”“如何利用AI技术助力教学”等议题展开充分交流研讨,分享教学困惑、碰撞思想火花,形成多项实操性强的教学建议。
校党委书记徐善东在交流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授课教师需始终坚持“思想引导优先于知识传授”。他强调,要借鉴哲学思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红色资源与大众化语言,增加课程“厚度与宽度”;要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逻辑,做好与前序思政课程的衔接,清晰呈现马克思主义“不变的魂脉”与新思想“进的时代内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阶梯式进步;要切实提升责任感,将课程教学视为终身事业,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真正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院长卿涛作新学期教学实施与备课部署,从七大方面提出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育人”导向;注重教学系统化,推动新教师培训与跨课程联合备课;提升备课针对性,开展主题式、方法式小型备课;同步理论创新与社会热点,突破课件束缚;推进AI助力教学,组织青年教师专项集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组建“老带新”“专题教学”“改革项目”三类团队;用好“大思政课”资源,结合石河子红色社区、南疆调研成果等丰富教学实践。
学院党委书记桑华在总结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思政课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保障课程,要实现从“讲下来”向“提上去”转变,从“讲授型”向“创新型”转变,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以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筑牢学生信仰根基,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备课会内容充实、指导性强,不仅明确了新学期教学方向,也解决了诸多教学困惑,后续将积极吸收借鉴专家经验与研讨成果,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图/文:曾木
编审:闫晓玲
终审: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