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7-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石河子大学作为一所兵团高校,有着光荣的历史,形成了“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学习领会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打造了一场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的红色研学专题行走的思政课。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塔兵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思政主题调研实践”“环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调研实践”和“环塔国情综合调查暨红色研学实践”三支环塔里木盆地开展实践活动的联合团队,满怀激情与使命,于7月6日从石河子大学出发开启了这场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专题行走的思政课。
7月8日,实践团一行在和静县参观了北山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辉历史和英勇斗争的重要窗口。在解说员的引领下,调查团逐一参观了放映厅、军垦文化展示厅、三线建设文化展示厅、工矿业文化展示厅、军旅文化展示厅、铁道兵文化展示厅等七个展厅。每一幅图片、每一件文物,都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感受革命前辈的豪情壮志。
随后,实践团来到满汉王府并认真聆听了土尔扈特部西迁异域、在伏尔加河畔生存繁衍、外御强敌以及最终东归故里的英勇壮举。这些历史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灵,使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同时,调查团也认识到了该部落在稳定我国西北边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团队成员纷纷感慨,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7月10日,实践团到达第二师铁门关市革命历史纪念馆并挂牌。纪念馆记录了兵团第二师(原步兵第六师)这支根植于井冈山、建军渤海湾的劲旅,战时驰骋战场,和平时期在亘古荒原屯垦戍边的故事。讲解员按照历史线索,通过文物陈列、场景还原以及多个声光电等技术支持,生动还原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重点讲述了镇边将军张仲瀚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既是大家,又集大德、大智、大勇、大局、大雅于一身,讲述了栗政通“战地家书”: “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 和栗战书的名字由来。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实践团成员,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为新的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7月11日,实践团来到了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参观并挂牌。“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对这支立过无数战功的英雄部队的成长发展历史进行了最形象的概括,这一概论也在大厅进行了最生动的呈现。纪念馆秉承着‘一生做好一件事,坚决守护好红色文化之根’的宗旨,将三五九旅革命先辈们及其一代代的传承者的精神和事迹通过传承历史-展示成就-弘扬精神三大板块进行了系统呈现。纪念馆内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实物,无声地诉说着老一辈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感人故事。实践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深入了解兵团前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历程,许多人被深深触动,眼中闪烁着敬仰与感慨的光芒。
接着,实践团走进塔里木大学校史馆,仔细探寻学校的发展轨迹,领略其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和卓越成就。实践团阅读了塔里木大学19名老教授在建校60年之际致总书记的一封信,他们是高等教育战线的老兵,“像大漠中的胡杨一样,传播希望的种子,守护生命的绿洲,扎根边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奉献一生,无怨无悔”,60年塔里木大学85%的学生扎根新疆,68.5%扎根南疆,为新疆尤其是南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实践团深深被塔里木大学胡杨精神育人的故事所感动,也在后续沿途中所见的挺立于沙漠之中的一棵棵胡杨树所感动。这座坚持“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塔里木大学与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石河子大学南北呼应,共同为着兵团维稳戍边的历史使命作出自己的努力。
7月20日,实践团来到四十七团“三八线”沙海老兵纪念园和老兵精神纪念馆参观并挂牌。四十七团老兵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七十多年前,1803名指战员历时18天携重六七十斤徒步1580里穿越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来到这里,他们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平叛守边和轰轰烈烈的垦荒生产,他们生前不能赴朝参战死后就葬在了长300米、宽80米的条田“三八线”。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观看了关于兵团历史的纪录片,影片中老兵们在戈壁滩上挥洒汗水、在风沙中坚守信念的画面,令人心潮澎湃。这群人的故事值得讲给所有的人听,“建功新时代,青春耀边疆”——石大学子企业行社会实践团也在场,成员们沉浸式感受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所打动,并从中汲取了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艳在参观后感言:“老兵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勇担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融入日常的思政教学中,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感受到这份力量。”
7月21日,实践团抵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民丰县博物馆,进行了一次文化探索之旅。民丰县博物馆,作为尼雅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藏品丰富,涵盖了从史前时期至汉唐时期的珍贵文物。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都让人动容,最为关键的是,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锦护臂,1995年10月就是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古墓中发现的,它也作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内容呈现于大厅入口处,它展示了汉代西域各民族团结互助、共行守护边关重任的历程,更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以及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实践团队成员、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表示:“今天的参观让我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特别是尼雅文化所展现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场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专题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学术调研,加深了队员们对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思想洗礼。联合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学习体验转化为实际行动,将兵团精神带入校园,融入思政课堂,用实际行动践行兵团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将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决心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之中,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联合实践团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一致认为,深入挖掘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将继续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将此次学习体验转化为教学资源,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文:徐艳、朱亚雪、陈慧玉
图:罗媛元、赵亚娟